寧波興三和泰涂裝材料有限公司
地址: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山前工業區浦泉路27號
手機:?18958318888?
電話:0574-86900288
傳真:0574-86901788
QQ:703410626
郵箱:703410626@qq.com
網址:www.presse-denfer.com
漆(lacquer)的歷史非常悠久,考古學家在河姆渡遺址發現的一只髹(音xiu,指為器物涂漆)漆木碗,距今已有7000多年。根據史料推測,在新石器時期,古人就已經認識到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。
“漆”字的構成也可佐證:漆來源于漆樹(sumach,lacque tree),所有樹木名稱的漢字都從木旁,例如:松、柏、櫸、楊等等,唯獨“漆”字從水。因為這種樹的樹干處會流出汁液,稱之為“桼”:上部從木,中間從人,下部從水,形象地表明漆樹、人、漆液的關聯。
《莊子?人世間》中有語:“漆可用,故割之”,是中國最早關于采割生漆的記載。
大漆(Chinese lacquer;japan;Japanlac),又名天然漆、生漆、土漆、國漆。以前的人們并不知道制作大漆所依據的化學原理,而是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實踐掌握了大漆的奧秘。
從漆樹中自然分泌出來的漆液,經日曬后會形成黑色發亮的漆膜,這引起了古人的注意,并尋思怎么利用。慢慢的,人們學會了從漆樹中收集更多漆液,把它刷在器物上,就成了原始的漆器。漆樹的人工栽培應運而生,《詩經》記載:“定之方中,作于楚宮,揆之以曰,作于楚室,樹之榛、栗、桐、梓、漆”,表明在先秦時期,漆樹就已經成為一種經濟樹種。
漆樹的特征
漆樹是落葉喬木,樹高可達20米。樹葉呈橢圓形,初夏開黃綠色的花朵,秋季結果成扁球形。漆樹在中國分布很廣,環繞四川盆地的幾個省份是其分布中心,因為這些地區氣候溫潤,非常適于漆樹的生長。
這是人工種植的小木漆,割漆需要爬樹。
八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,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,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,采集的漆液匯入木桶后,用油紙密封保存。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,叫生漆,而熟漆是指經過日照、攪拌,摻入桐油氧化后的生漆。
流了大概兩個小時的漆液,已經從乳白變成栗殼色。
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,其他還有樹膠質、氮、水分及微量的揮發酸等,剛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狀,接觸空氣后氧化顏色慢慢變深,最后成為栗殼色。生漆很難調成鮮艷的色漆,因為生漆本身色澤深沉,顏料加入其中,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征服,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、朱二色。
將漆液一點點收集在罐子里
“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”,杜甫詩中的朱漆大門在封建時期是官府專用,普通百姓為了避嫌大多選擇黑漆。俗語說“凡漆不言色者皆黑”,現在人們還用“漆黑一片”來形容夜色的黑。
至于讓生漆變黑,可以將鐵銹水調入漆中,氧化鐵和漆酚發生呈色反應,攪拌均勻后,刷在物件上,黝黑如墨。這種黑漆也叫烏漆、玄漆。
明清時期的大漆家具
雖然大漆屬于天然植物漆,但是有些人接觸未干的大漆會皮膚過敏,甚至聞到大漆的味道也能起疹子。遇到這種情況,老師傅們會說是被大漆“咬了”,其實,這是大漆過敏癥。一般來說,無需特別治療,七天左右就會自愈。
精美的日本漆器
大漆涂裝應用源源流長,古今中外聞名,其對環境影響小,具有防水、防蟲、殺菌、防腐的功效外,漆料對酸性、鹽分、潮濕的耐力強。其功能不僅能美化,更能保護器物,一直被視為理想涂料的首選,漆業因此非常昌盛,經久不衰。
漆器和瓷器被視為東方文明的象征,后傳至日本,因為日本人在生活中仰賴漆器的程度遠遠超越其他民族,西方人因此把漆器稱為“Japan”,而把瓷器稱為“China”。
用大漆處理筷子的做法仍然非常流行
大漆在20世紀遭遇了的真正挑戰。由于大漆本身存在品種單一、勞動生產率低、批量化程度低、成本高等局限,隨著現代化學涂料的出現,大漆的應用范圍越來越窄。由于化學涂料原料廉價、批量生產容易、成本低、功能多、應用廣泛,幾乎取代了這種應用千年的傳統涂料。